BOB半岛·综合8月6日,随着最后一项田径赛事的鸣枪收官,甘肃省第六届中会在兰州圆满落下帷幕。赛事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后勤保障人员的恪尽职守、志愿者的倾情付出、组委会的统筹调度与医护人员的温情守护,多方协同以细节、专业与奉献,共同谱写了省中运会的精彩篇章。
8月4日上午,兰州奥体中心玫瑰体育场被蒙蒙细雨笼罩,红色塑胶跑道经雨水冲刷后泛着湿润的光泽。上午9时整,发令枪的脆响划破雨幕,男子110米栏预赛率先拉开战幕,雨水在跑道上被踩出细碎的水花。紧接着,女子100米栏预赛、男子400米、女子400米预赛及男女子4×100米接力预赛相继展开;田赛赛场上,男子跳远选手在湿软的沙坑旁屈膝、起跳,身体在空中舒展成优美的姿态……各项赛事按既定赛程稳步推进,未有片刻停歇。
赛场边,身着蓝色雨衣的裁判员、志愿者与组委会工作人员构成了雨中最动人的风景线。他们有的蹲在跑道旁校准起跑器,有的手持卷尺在沙坑边丈量成绩,有的引导选手前往检录区,雨水顺着雨衣下摆不断滴落,却丝毫未影响他们严谨的工作状态。正是这份坚守,为赛事的顺利进行筑牢了保障防线。
来自白银市代表队的女子100米选手孙静萱,不仅在决赛中摘得桂冠,更一举刷新了中运会纪录。“奥体中心的专业场馆让我能完全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水准,场馆内几乎没有风速的干扰。”孙静萱赛后坦言。
8月6日,庆阳市田径运动员王宇皙在男子三级跳远比赛中凭借超常发挥一举夺冠BOB半岛·综合。赛后,他激动地表示,在奥体这样的专业场馆比赛让自己兴奋不已BOB半岛·综合,体验感极佳。他认为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专业的比赛环境,“我们运动员出行、食宿都特别方便,休息得好比赛状态自然好。”
除了运动员BOB半岛·综合,教练员们也对此次中运会赞不绝口。他们纷纷表示,赛事组织得专业且有序,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后勤保障更是细致入微,从运动员的衣食住行到比赛器材的准备,每一处细节都考虑周全,让大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
7月31日,作为本届中运会焦点赛事之一的排球项目,在兰州二中雁滩分校拉开战幕。与往届不同,此次排球项目首次移师室内场馆进行,崭新的木质地板、明亮的灯光与激烈的竞技氛围相映成趣,为这场青春赛事注入了别样活力。赛场内外,志愿者的身影同样忙碌不停:传球、捡球、搬运比赛物资、及时联系解决突发状况……西北民族大学学生马勇正是其中一员。只见他与同伴配合默契,擦球、传球的动作一气呵成,为赛事的顺畅运转默默贡献力量。“志愿活动是我的爱好,之前参与过兰州马拉松的志愿服务,这次得知中运会在兰州举办,就想着为家乡出一份力。”马勇笑着说。
8月5日15时30分,距离女子400米栏赛事开始还有半小时,大学生志愿者张富森和他的同伴们便已在检录处忙碌起来。在他与同伴的协作下,整个赛前检录工作井然有序。赛事开始后,他们又迅速切换角色,投入到搀扶、帮助运动员的工作中。田径赛事节奏快、强度大,运动员在极限运动后,常常因体力透支而摔倒或无法行走。此时,志愿者总会在终点线旁静静守候,待运动员冲线后第一时间上前提供帮助:有的搀扶着选手慢慢走回休息区,有的则细心询问身体状况。这些细微的举动,如同暖流般温暖着赛场。
赛事期间,从激烈的比赛现场到运动员住宿的各个点位,专业医疗团队的守护始终在线。“一医、一护、一救护车”,这是赛事医疗保障的统一标准配置。中运会医疗保障组组长朱红芳介绍,根据赛事组委会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由城关区卫健局、七里河区卫健局、兰州新区教育和卫健委抽调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配备充足的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分别入驻兰州二中、嘉威中学、兰州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和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设立临时医务室,既为参赛学生的住宿场地提供日常医疗保障服务,也承担着现场突发急症患者的紧急救治任务。同时,这三个区县的卫健部门还根据赛事安排,抽调医务人员和救护车驻守各比赛现场,全程负责赛事期间的医疗保障工作。
“为了确保参赛人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我们还协调了省中心医院、兰大一院、兰大二院等多家高水平医院作为赛事定点救治医院。这些医院均开通了急诊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为参赛人员提供优先服务。”朱红芳说。
此外,驻会医疗卫生保障人员坚持24小时在岗值守,医务室的药品与器械配备也十分周全。“我们结合当前疾病流行趋势,准备了感冒药、速效救心丸、抗过敏药等常用药品,以及听诊器、血压计、氧气瓶等必要的医疗器械,确保能应对常见疾病与突发状况。”田径赛场旁的护士李炳玉表示。
从开幕式上的恢宏亮相到雨战中的坚韧不拔,从志愿者的热忱服务到医护人员的默默守护,兰州市以多方协同的强大合力,不仅成就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竞技盛宴,更展现了在赛事组织中的专业能力与人文关怀。(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宝丽文/图)